燃燒吧,創意! 2016年不可不知的8大數位行銷趨勢

分享: 7Headlines facebook PLURK twitter  
  
   2016數位行銷趨勢.jpg 
到了年末,各大研究機構或業界強者們紛紛發表來年各大趨勢的預測,數位行銷在2016年不可不知的重點有哪些?且讓小編說給你聽。
1.人人都愛聽故事,內容行銷愈來愈重要
試想,自己是否曾經因為看了一則有著動人故事的廣告,而讓你揪心不已呢?溫馨動人的小故事人人愛,而內容行銷就是把把想表達的事,用說書人的角度、溫馨故事的糖衣包裝起來,希望可以挑動閱聽者的情感共鳴。故事說的好,那妳的內容行銷就成功了一大半。
2.情感行銷 拉近你我距離之動人內容
這跟上述所提利用故事來作內容行銷相對應,這兩者的共通點是什麼呢?對,就是「互動」!情感行銷可以灑狗血,逼出受眾的幾滴眼淚,也可以讓受眾跟你一起嗨,笑到岔氣,但不管怎樣就是利用觸動人心的內容,打到受眾的情感點,如果你還是認為行銷或廣告就是很直白的說出「對,我就是要賣東西給你,給我買!」的話,那,在2016年仍然會情感滿溢的行銷時代,這樣有太過直接的行銷手法可能很難吸引到受眾喔。
3.沒攻占行動裝置?別說你有玩行銷
你的行銷版圖攻城掠地,但有把行動裝置納入其中嗎?現在的行銷活動如果沒有在行動裝置、社群網站拋頭露面一下,那可真是無法稱作一個完整的行銷活動呢。原因有二:原因一為行動裝置的流量已經突破了與桌機流量的黃金交叉,遠遠超過桌機的流量了,且目前行動裝置基本上已可包辦使用者多數在桌機上的行為。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行動裝置可定位用戶所在地,可利用推播等行銷手段拉緊消費者與消費發生點的距離。
行銷從大螢幕轉戰小螢幕,以關鍵字廣告來說吧,原本以桌機為主戰場的關鍵字廣告,近年來也將行動裝置設為投放的主要標的,行動廣告的曝光率很高,因為它往往會強迫性的佔住使用者行動裝置半個螢幕以上,有種強迫中獎的感覺,因此容易造成反感。始得行動廣告的曝光率雖然很高,但也有極高的跳出率,有種成也螢幕,敗也螢幕的感覺。所以行動行銷的實質效益是否真的這麼強大?其實仍有不少的觀察空間。
4.興趣行銷,一石數鳥
在大陸很火的微信,利用朋友圈的概念,採取了資訊流的廣告,廣告由文字及圖片資訊共同構成,使用者看到朋友給的論後可以藉此產生互動。現代的重度網路使用者,借重同儕的意見來下決定是很常見的事。在台灣,微信的朋友圈沒有這麼普遍,與這個概念相仿的通訊軟體,小編覺得應該是LINE的生活圈-LINE@,LINE@的運作概念就是把對於品牌或是嗜好相同的朋友拉近一個圈圈裡,讓大家可以在此交流討論,也是一個品牌與受眾互動的好場所。而且跟LINE的官方帳號動輒數十萬起跳的價碼,LINE@目前還是免費的,不如可以先用LINE@試試水溫後,再決定是否要跳入官方帳號的坑中。
5.情和義值千金?不,創意才值千金
創意到底能不能用金錢衡量呢?創作工作者也許會認為用價格來衡量創意過度膚淺。雖然小編覺得創意貌似是無價的,但在目前這個世道下,創意的確是可以被量化的。例如,為了一個3,000萬的案子所發想出來的創意,這個創意好像就可被貼上一個3,000萬的標價;一個完美的創意所開發出來的商品,帶來的上億的商機,那這樣說這個創意有著上億的價值好像也不為過。但遑論何種論述,創意不是輕易可用金錢取得的,這應該是毋庸置疑的吧?在現在各種媒體的激戰下,要如何將商品/服務更加創意的的包裝,總是讓行銷人傷透腦筋阿,不如現在就拿起你的筆電,出去外面找靈感吧!
6.病毒式傳播的社群媒體行銷
有人說社群媒體的出現,讓傳播從「教堂式」轉變成了「集市式」,以往只能單向接收從天廳(廣告主)來的訊息,變成可以用群眾力量決定訊息的傳佈方式或是結果,這是非常驚人的轉變,word of mouth的效益在社群媒體出現後發揮到了一個極致。在社群媒體上追蹤自家品牌的評價,也成了現時行銷必被的功課之一。
7.數據深藏大秘密 精準行銷打中受眾
利用大數據精準行銷的案例,最為人所知的就是美劇「House of Cards」-(紙牌屋)。這部由美國影音平台-Netflix的影集,利用所收集而來的閱聽眾評論、收視習慣及搜索結果進行分析,發展接下來的劇情、角色、演員選擇等。這種完全投受眾所好發展出來的行銷手段,當然反應再漂亮的財報及收視表現上。利用精密數據所發展出來C2B行銷模式,其實愈來愈常見,這也反映出了受眾已不只是單純的接收者,他們也同時扮演者內容創造者的角色。
8.借勢行銷
在這個娛樂經濟的時代,行銷很容易跟娛樂扯上邊,例如明星被偷拍著用的服飾配件、或者是將商品贊助名人出席活動等,這種藉著名人光環借勢行銷的方法已經行之有年,這種搭著順風車的行銷方法,是很能吸引受眾目光的。但也有一個風險就是如果名人在著用品牌的商品時,發生了負面事件,那對於業主來說,帶來的不是行銷效益,而是危機處理的果斷力了。
小編觀點:
綜合以上所述,其實可以發現這些數位行銷趨勢其實有不少元素環環相扣的,例如內容行銷如果故事說的好,讓受眾心有戚戚焉,受眾很容易自然的將訊息散佈出去,在朋友圈中引發討論,再搭上社群媒體的病毒特性將影響力擴散的更加極致。
行動裝置的普及,讓訊息傳佈這件事情隨時隨地都再發生。但這也帶出了另一個重點,所有的行銷活動,總會需要一個到達頁面(landing page),這個到達頁面有可能是留下客戶資訊的頁面、產品介紹頁或是企業的官網等等,但你的網站是否具備行動裝置友善瀏覽呢?如果網站還沒有準備好,一個沒有到位的客戶使用經驗,會讓再好的行銷活動都打回原形。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

B2B企業如何運用社交媒體,讓顧客自己來找你




「社交媒體真能為我們加分嗎?」 想必這是許多B2B企業心中的疑惑。

「可以的,只要你懂得方法。」學者奎森貝利和敏斯基最近在哈佛商業評論部落格強調,社交媒體行銷不是B2C公司的專利。

我們都知道B2C公司的消費者,在網路上口耳相傳的影響力。但兩位學者指出,社交平台上針對B2B品牌的討論,同樣站了相當比例。無論B2B或是B2C企業,如果懂得聆聽顧客與潛在顧客在網路上說些什麼,就能獲得有幫助的資訊




贏在和顧客實際接觸之前


社交媒體對顧客的影響逐漸加重,企業若不採取主動,就等於任憑網路上對其產品的評價,影響顧客的購買決策;如果企業的社交媒體行銷做得好,可能在顧客與你的公司接觸之前,心早已經被收買了。


決定要如何分析與追蹤成果


B2B公司別落入一個陷阱,以為B2C的案例可以直接套用在自己身上,畢竟兩者的社交平台不一定相同,顧客運用內容的的方式也十分相異。

此外,B2B企業在分析與追蹤社交媒體成果時,也不應直接採用B2C慣用的績效指標與追蹤工具。B2B談成一筆生意所能獲得的利潤,遠勝於B2C。所以,固然B2B企業確實能透過平台提高曝光率,強化品牌意識,但終究無須在曝光數或分享數這些方面過於斤斤計較。

快桅海運公司如今的社交媒體主管,拉琵波就指出,重點是你的內容所吸引來的顧客是否有品質? 能帶來多少利潤? 銷售轉換率又有多高。這些都不適合用典型的B2C指標作追蹤。


別趕著拋出銷售話術

B2B企業使用社交平台的的重點是在開發潛在客戶。若你表現得太過積極,似乎滿腦子就是要談生意,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因此,B2B企業要懂得細火慢熬。只要平穩地與顧客交流互動,然後靜待銷售機會浮現即可。


從顧客的角度出發


除了不適合在社交平台上放太過推銷性的內容以外,貝恩公司資深顧問科伐克也認為,公司應該避免另一個常見盲點;光顧著描述自家產品特色與功能,沒考慮到從顧客的角度來說,他只想知道這產品能如何解決他的問題。





究竟應該在社交媒體上放什麼內容? 讓潛在顧客從一開始就對你留下強烈印象? 科伐克指出,內容要讓人感到真實誠摯,但又有深刻見解。此外,這些內容應該於數個相關平台聯合發佈,使顧客能夠輕易接觸到這些內容。

例如:若一家軟體公司寫了一篇以雲端科技為主題的文章,內容說明這方面的發展,會對醫療服務業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就會顯得該公司很專業並深有見地。而如果你知道潛在顧客可能有什麼特別在意的事,例如成本或交期,就應該在內容當中,點出你的產品如何能為他解憂


對抗寒冬的故事


如果你還擔心自己的公司或產業太無趣,恐怕沒什麼有意思的內容,可以參考一下快桅海運怎麼做。威柯曼(社交媒體部門領導人)在2011年加入快桅海運時,該公司還是個社交媒體沙漠。如今,該公司臉書有一百多萬個人追蹤,在其他平台也有大批關注者;某篇Instagram文章還為該公司招攬來俄羅斯公司的生意呢!

該公司在社交平台上的破冰點之一,就是一個稱為#wintermaersk(冬季的快桅)活動。原來波羅地海每年結凍時,都會造成船隻難以按時抵達聖彼得堡。該公司靈機一動,開始在社交媒體上以#wintermaersk為標籤,用圖文向世人展示他們如何對抗冰冷海域,讓船隻順利通行。



文章搭配驚心動魄的實景圖片,吸引讀者眼珠;另一方面,文章內容則強化快桅海運即使在極端艱困的環境中,仍能使命必達的印象。這個活動最後為他們帶來了一百五十個新的潛在銷售機會,對船運公司來說,是個了不起的數字。

快桅海運如今也會發佈船長日誌,或是討論人文環境等議題。該公司的例子證明,即使是乍看之下相當枯燥乏味的產業,也有許多吸引顧客的故事。只要公司懂得持續發佈對顧客而言有用處,且有意義的高品質內容,潛在顧客就會受到吸引,自己來找你。




總結整理,B2B企業社交媒體行銷小技巧:
  1. 了解目標對象是誰,以及行銷目的
  2. 衡量銷售轉換率的重要性,大於按讚或分享數
  3. 先設想客戶的困難,在說明產品可以如何協助
  4. 行銷內容真摯,並帶有專業的深刻見解

※內容節錄自EMBA世界經理文摘358期

台灣中小企業面臨的行銷窘境該怎麼解?



業務員總是被大家所排斥?

  • 大部分的業務員,最擅長在不對的時間,賣不對的商品給不對的人,所以大家總是不喜歡業務員。
  •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只要對著手機說出想蒐集的關鍵字句,就能找到所需要的資訊,進而做出採購的決定。
  • 還在執著靠業務員推銷你的商品與服務嗎?那就落伍囉~

做了很多行銷行為但成效不彰 !

  • 電子郵件、DM傳單、傳真...明明已經將商品資訊傳給目標客戶了,但成效越來越差。
  • 只要想想你家信箱旁成堆的垃圾傳單,以及你電子信箱中推積如山,看都不想看的垃圾信件,就能得知縣在資訊氾濫的程度。
  • 商品不是用賣的,而是讓顧客透過網路自己來找商品才是王道。




都知道做口碑很重要但時間太慢 !
  • 從自己信任的親友口中獲得的口碑推薦,是自古以來最有效的行銷方式。
  • 現在的口碑透過臉書、部落格等社群媒體的蔓延,影響力不容小噓。
  • 所以,要怎麼做才能讓消費者在網路上發出"好評",才是重要關鍵。




行銷預算不足該怎麼提升營業額
  • 傳統的媒體廣告很花錢,而且是小眾商品,並不適合在主流媒體上宣傳,有沒有更好的行銷方式?
  • 其實在網路時代,要更有效的號召優質客戶,重點不在花錢,而是要善用智慧,關鍵就在於官方網站、部落格與社交媒體上,提供優質的資訊內容,吸引顧客進而提升銷售額的手法,就是「內容行銷」的真諦。




粉絲變顧客,顧客變粉絲



目前台灣中小企業用戶數,超過5000家的最大電子報發送平台,「電子豹」的創辦人張國基先生,在EMBA雜誌舉辦的《社群經營 x 品牌行銷》研討會中,與我們分享如何讓「粉絲變顧客,顧客變粉絲」的秘訣。

粉絲團的粉絲,真的是你的粉絲嗎?

一開始張先生就向我們提出這樣的疑問?
假設你加入的粉絲團,突然向你賣東西,你會不會買?
為什麼我們會加入一些粉絲團? 有可能是因為它的PO文、照片、影片或廣告,更有可能是喜歡他們家的產品,所以大家會加入粉絲團的理由有很多,但不一定是真的粉絲,我們應該將公司粉絲團的粉絲先看做是公司的「潛在顧客」。



企業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對自己的客戶非常清楚,必須清楚描述出TA的長相、喜好,甚至呈現出一個人的模樣,對於客戶越清楚,越能投其所好,PO他們喜歡看的內容。

潛在客戶被吸引進來之後,接下來要做的才是如何讓你的粉絲(潛在顧客)變成顧客。很多人都以為只要對FB下廣告,就會有人購買,這裡有很大的迷思,事實並非如此,這中間還有一個重要的元素,就是信任。

潛在顧客透過廣告進入你的網站(Landing page)之後,看完更詳盡的內容說明(圖、文、影片)甚至第三方認證(口碑、得獎證明...),對你產生信任後,才有可能變成你的顧客。

B2B企業建立信任的不二法門-社群經營

當客戶有需求的時候,必須要第一個就想到你,這可以稱做腦袋中的SEO(搜尋引擎優化),這就是品牌價值。社群經營有個關鍵就是,你要有一定的聲量,也就是你要成為產業裏面的意見領袖,才會有一定的發聲量。一開始我們公司就是寫文章,因為我們所處的行業別,國外發展的很成熟,所以我們就參考國外發電子報的專業文章,除了翻譯成中文外,再把它簡化,讓大家看得懂,持續做一段時間後,如果相同產業裏都沒有人這麼做,你開始就會累積一些知名度。



產出這些專業文章是苦工,但非常值得這麼做,除了增加聲量外,還可以針對按讚數得知客層的喜好。一開始先各種類型的文章都寫,再依據按讚數,去了解客戶目前需要什麼,以及偵測出客戶的行為習慣,會開始對客戶越來越熟悉,所以我們每個禮拜都寫,已持續四年多,光一個簡單的E-mail就寫出如此多的文章,其實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萬小時定律--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持續很重要,有一個叫做「一萬小時的定律」,一件事只要重複做一萬個小時,換算下來大概就是三年,就會成為該領域的專家,要讓客戶持續收到你在自己的專業上看到什麼事情、有可能會變成什麼樣,而所謂的意見領袖,就是它可以看到大家忽略的ㄧ些重點或趨勢。



我們有了文章(內容)之後,就可以開始擴大,透過有公信力的媒體會是不錯的方式。我們最早是跟動腦雜誌合作,因為我們跟動腦雜誌的客戶重疊性很高,而且知識很容易會被擴散。

接著我們主動去參加客戶會出現的社團(網路上的),去社團不是去亂貼廣告文,而是去看他們提出什麼樣的問題,我們可以怎麼幫它解決,解決問題的過程自然就會產生信任感,進而還會有人標記你出來幫忙解決或回答新的問題,就這樣,透過社群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信用。

經營社群需要互動

只要一講到社群,大家一般都想到FB,其實目前FB的自然觸擊率相當低,據統計大概剩下3.5~5%而已,其餘的就需要向FB下廣告才觸擊的到,光被人看到就這麼困難了,更不用說還要互動。其實還有其他網路溝通工具可以進行互動,譬如E-mail,我們就開始運用e-mail和客戶互動。



早期發e-mail只是單向溝通而已,我們的互動方式是:用e-mail將預計幫客戶解決問題的做法用圖文說明清楚,並徵詢客戶的意見與喜好再做修正,之後才讓RD人員開發該項功能,這樣的步驟,完全顛覆以往開發的方式:先從PM一個人決定要做什麼功能,再請RD人員花1-2個月的時間開發、測試、修正、除錯、再上市,最後有可能得到客戶不買單的結果,讓RD、業務等人員都很挫折。只要經營社群(會員),一開始就先問客戶需要什麼功能,問清楚了再開發,不但提升RD的效率,客戶也會覺得你有聽進去他的建議與想法,公司會獲得較高的評價。

整個社群的經營,不要只有單向的PO文,要傾聽需求、解決問題、創造互動。

所有的網路公司到處都有「接地器」

像Google、Amazon...這樣在網路雲端上做生意、提供服務的公司,在台灣也都有業務人員就近服務在地客戶,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接地器」,像我們公司就是用辦教育訓練課程,來跟客戶、會員做實際的面對面互動,會這樣安排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們發現行銷人員的流動率很高,所以我們公司就每週選2天辦免費的教育訓練,目的是教會客戶的行銷人員操作我們公司的軟體。

如何讓顧客變粉絲? 實現你的承諾

以我們公司為例,我們承諾客戶的是:簡單、快速、有效。什麼叫簡單,就是我們將操作步驟全都控制在三個步驟以內,這件事說得很容易,作起來很困難,因為必須要去說服工程師只要三個步驟就得完成,經常都做不出來;或是客戶想要的功能本身就很複雜,不可能用三步驟完成,這時該怎麼辦? 我們當然會先運用各種角度與資源,想盡辦法做到,若真的不行,我們就不做。

另外,我們的定位是工具,客戶基本上不可能請一個專職人員發電子報,發電子報只是她工作內容的其中一項而以,所以我們設定必須在30分鐘完成發電子報這件事。但其實有很多客戶提出希望能提供很多種版型,讓電子報更豐富更漂亮,很多國外的公司都有,但我們就是沒有,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無論我們提供多少種版型,也不可能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因為每個公司要的都不一樣,更何況美是主觀的感覺。
二、在網頁上面做排版是很困難的事,一定會用掉很多時間,這樣就違背我們30分鐘完成工作的原則。

但我們提供不限制空間、也不限制流量的服務,客戶只要請美編把版面做出來就好,很快就可以寄出,甚至我們會去網路上抓幾個版型直接提供給客戶參考使用。電子豹就是不提供版型讓客戶使用,因為版型違背我們服務的原則。

南瓜計畫--集中資源只做一件事

如果要種南瓜,而且想種的比別人好,一般人會朝種類以及數量越種越多,南瓜園也會越來越大,這就好像公司跟公司在比規模與營收有多大,終究會有人資源比你多、力量比你大、人脈比你廣、關係比你好,怎麼比也比不完,但還一個機會是你只種一個南瓜,而且把他種到巨無霸,那你就出名了,很多人會去跟南瓜合照。



南瓜計畫的精神就是,你用所有的力量只做一件事情,你覺得會做不好嗎? 台灣中小型企業很適合這麼做,因為資源很有限,規模輸人家很多,但是來比專心,這樣才會有機會。


※感謝電子豹創辦人張國基先生無私的分享







品牌經營是成功創業的第一步


是名牌? 還是通路?

光著頭,穿著牛仔褲與T恤的程九如秘書長(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發展協會),讓我聯想到賈伯斯,一開頭就給大家一些腦力震撼彈,他問大家兩個問題:

一、LV是品牌還是通路?
二、SOGO是品牌還是通路?



LV當然就是品牌,SOGO當然就是通路,這還需要問嗎? 我心理正OS著,不過程秘書長接著說明,LV在全世界到處都有開店面,其實已儼然是一個通路;在SOGO百貨裏設櫃的任何小品牌,大家在心理皆認為肯定是名牌,是A咖,所以SOGO其實也是名牌,這意思是名牌與通路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品牌最終是在體現企業使命

程秘書長因為任職於創投公司的關係,經常在各地接觸並協助創業家走過最艱困的創業前期,這樣的經歷,讓他了解到,創業會成功的DNA之一,就是堅持,因為有了堅持,會產生獨有的文化,接著就會吸引到好的人才;有好的人才,才會產生出優秀的商品;接下來才需要一套好的制度,大量複製出好的商品或服務,提供給大眾使用,企業得到越來越多的客戶支持,就會產生出品牌,所以這中間的前因後果是:

堅持文化人才→商品→制度→客戶→品牌

在上述的連結中,程秘書長特別重視前三項,同時也提到一般大眾的迷思,他認為制度被大家過度的重視。另外,秘書長也跟大家分享,就他們的經驗,有三種類型的人,創業風險特別高,第一、夫妻檔創業。第二、已有成功創業經驗,想跨足新領域的創業家。第三、MBA剛畢業的高材生創業家,原因是:

第一、夫妻檔創業。需要先處理完家務事,才能談創業的事。
第二、已有成功創業經驗,想跨足新領域的創業家。經常會執著用過往的成功經驗,套不同領域就想成功,且老闆做了太多決定,這樣的模式,不適用於網路世界與網路思維。
第三、MBA剛畢業的高材生創業家。滿腦子都是報表、分析、數據與制度,完全忽略了人與文化。

預言第二次網路泡沫化即將來臨

2000年第一次網路泡沫化,大家看到的是有許多掛著.com的公司大起大落,和大部分人的生活、工作較沒有直接相關。程秘書長提到,這次的網路泡沫化不一樣,是不注重網路的個人與公司會直接被市場泡沫化,且即將就在這兩三年會開始發生。

新微笑曲線-網路影響力

隨著網路資訊的蓬勃發展與網路技術的日新月異,「內容為王」與「大數據」時代已經是現在進行式,認為企業發展受限於網路技術的思維已經落伍,因為世界上早就有許多公司將網路技術發展的很好,且已變成商品或服務公布或分享出來,大家只要花錢或花時間就能享有技術,所以誰掌握了內容就等於擁有「網路通路」,誰應用了大數據就等於握有「網路情報」。



想要真正擁有「網路影響力」,企業必須要掌握內容應用大數據,做到貼身、貼心與知心,最終才能取得客戶的信任,這才是網路行銷不二法門。


※感謝程秘書長無私的分享

延伸閱讀:
大師--彼得杜拉克的絕妙五問



網路行銷應該注意的事


中小企業對網路行銷容易產生兩個迷思,
第一,當行銷預算有剩餘,或者公司去年有多賺,就把這些多出的預算一次投入一大筆在網路行銷上。
第二,投入一大筆網路行銷預算後,希望可以一棒打出全壘打,並認為如無法立刻產生業績或績效,不如不要做網路行銷。
網路行銷有機會一次打出全壘打,但大部分的情況,都是需要企業長期且持續投入。因此,更好的做法事,月、季為單位下去投資,絕對比一次投入大筆預算要來的好。

網路行銷三要訣: 快、狠、小

快、很、小事網路行銷的三個重要原則。快,指的是網路變化的速度很快,隨時會有新工具或新做法跑出來,企業要怎麼讓自己可以追得上;狠,指的是決定了就要立刻投入;小,的意思是,小量的投入。
這跟一般我們認知的「快、狠、準」不一樣,因為網路行銷絕對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準,但是快速小量的投入,能夠讓我們也很多次的機會調整與嘗試,進而提升準度。

網路行銷第一步:與網友的接觸點要多元

如果一家擁有實體店與網路店的體育用品公司,希望進行網路行銷,第一步應該是先將自己在網路上的接觸點延伸。例如: 我已經擁有一個網路商店,我可以再經營一個臉書粉絲團,或者開立一個部落格分享運動相關訊息。網路上的佈局,相較於實際店面的運作成本小很多,因此企業在投入網路行銷之前,不妨盡量將網路上的佈局展開。



跟傳統行銷相比,網路行銷的ㄧ個好處是,可以每天調整與嘗試,因為網路廣告每天都會產生不同的績效數據。如果每天調整一次,半年下來,妳就擁有了一百八十次的嘗試機會;每週調整一次的話,也擁有24次的嘗試機會。

社群網路的經營要訣:讓自己成為一位愛好者

現在的消費者不喜歡被人推銷,但是他們認同具有熱情的愛好者。然而企業就是企業,還是必須要賣多西,所以應該要思考的並不是如何把商人的那一面藏起來,而是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友善,也就是雖然我們在賣多西,但還是要讓人喜歡。

譬如說,在經營體育用品店的社群媒體時,必須要將自己從賣家的角色,轉化為體育愛好者,也就是小編跟大家都一樣是粉絲,對於運動都有一定程度的喜愛,所以可以盡量跟大家分享一些體育賽事、明星運動員近況、避免運動傷害的小撇步...。

長期投入網路行銷,才會持續開花結果

現今,企業看待網路行銷時,不應該只是將它當成一個廣告,而應該將它視為企業的營運成本,就如同人事成本一樣。投入網路行銷時,不要將大預算累積起來,一次出手,而應該小預算多次用,將持續綿密的內容,呈現在YouTube、Blog、FB等各種平台上。

※內容節錄自EMBA世界經理人雜誌357期


延伸閱讀:
大師--彼得杜拉克的絕妙五問

數位行銷必勝術:業界領導者的 5 大成功啟示

數位行銷固然是當今趨勢,但實踐方法仍有討論的空間。為了找出解答,我們訪問了全亞太地區 300 位主管,邀請這些「數位產業領導者」(積極運用數位行銷並獲得理想成果者) 和「數位產業學徒」(成效不彰者) 分享經驗。關於如何駕馭數位行銷,我們整理出了五大心得。

1. 主打數位行銷

在受訪的數位領導者當中,有 94% 的比例同意數位行銷是首要策略。只有 18% 的學徒表示已將數位行銷徹底融入整體業務策略,相較之下高達 55% 的領導者指出這是必行之道。



另外,數位領導者的數位行銷目標明確,也設定主要成效指標做為邁向成功的引路石:92% 的領導者表示其組織定有明確的數位行銷目標,相較之下只有 69% 的學徒採用這種做法。

即便是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企業 (如工程或製造業),也無法避免演變而今的綜合行銷策略。要將整個組織推向數位行銷對這些行業並不容易,但許多主管都認同,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數位行銷納入企業層級策略是可行的做法。

2. 將資源投入數位行銷

大多數的數位產業領導者都已調整組織結構,將數位行銷擺在第一位。許多領導者 (82%) 表示,要落實數位行銷,第一步就是在行銷團隊內部或外部另設專責數位小組。獨立小組一開始能協助發起數位行銷活動,但長期下來,數位行銷應該要能整個融入行銷團隊。最理想的情況是行銷團隊全員都有數位行銷的技能,並可在整體行銷計劃中規劃及執行數位行銷工作。

領導者應訓練數位行銷團隊,使他們能掌握最新趨勢和最佳做法。許多領導者更表示,這種員工培訓不只涵蓋全國,甚至遍及全球。這樣團隊才有能力成功規劃並落實數位行銷策略。

他們認為,不同數位行銷團隊之間的跨界溝通也是重要的能力,可以帶動最佳做法的交流,讓各團隊藉由分享心得而獲益。

3. 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

90% 的領導者表示,他們會請有相關經驗的媒體或廣告代理商制定數位行銷策略。重點是,您不需要獨自解決每個數位行銷難題。



4. 評估及最佳化

想要提高成效,一開始就要提高評估準確度。62% 的領導者表示,他們使用「嚴格」的評估工具來追蹤廣告活動的投資報酬率。他們還增加評估的項目,平均來說共採用 7.3 種指標,反觀學徒平均只採用 2.3 種。不論是使用社交還是網站分析,確切瞭解使用者與您品牌互動的方式,都有助於您打造後續廣告活動或策略。



著重費用或客戶開發相關數據很容易導致迷失方向,監控「收益」才是上上策。69% 的領導者表示他們曾評估收益升幅,反觀只有 33% 的數位產業學徒這麼做。

5. 鼓勵創新

培養支持冒險精神的文化,例如提供獎勵或推選數位行銷業績王。91% 的受訪領導者表示,他們的組織對於冒險精神和測試新行銷謀略都抱持支持的態度。

持續提供技能訓練固然是好方法,但對於承擔數位行銷風險並研究新解決方案的員工,領導者也提供了許多獎勵措施。值得注意的是,78% 的領導者設有獎勵制度,但只有 42% 的學徒這麼做。



數位行銷成效並非一蹴可幾,初期導入作業通常是整個過程中最困難的環節。將領導者的幾個重點提示謹記在心,您或許就更有動力執行這些初期導入作業,邁開成功之路。

方法
本問卷調查進行期間為 2014 年 5 月至 6 月。我們從中國、日本、澳洲和新加坡這四個亞太地區大國的企業中,選出 348 位資深主管進行訪談,這些主管包括執行長、行銷長、財務長、總裁及副總裁、主任和部門首長。從製造和金融服務到餐飲服務和公用事業,許多產業都是這次的受訪對象。每間企業都擁有至少 100 名員工,絕大多數則擁有至少 1,000 名員工。所有主管都對其企業的行銷策略有所瞭解,在行銷決策上則負有直接或間接責任。我們針對每一位主管進行線上問卷調查,研究他們所屬的組織在行銷、廣告和網路傳播方面如何運用數位和線上媒體。


※文章節錄自 Think with Google 網站    


延伸閱讀:
大師--彼得杜拉克的絕妙五問

國際品牌大師馬丁。林斯壯-多餘積木的秘密

日本清酒斟到溢出 !

這個月林斯壯大師在EMBA世界經理文摘的大師專欄裡,與我們分享他在東京新宿區的某家小酒館,點一杯清酒的故事。一開始,一位女服務生在大師面前放了一個小木盒,然後端上一個大托盤,裡面有四十幾種酒杯。女服務生說,每一種酒杯代表不同的個性。大師挑了一個藍色的酒杯,於是她把這個酒杯放進大師前方的小木盒裡。

她開始朝杯中注入清酒時,發生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情況。大師原本預期她會斟滿酒杯,但女服務生並未就此停下,而是繼續斟酒使清澈的清酒溢出杯緣,流入木盒裡,直到清酒淹過大部分杯身時,她才停下動作,微笑向大師鞠躬並對大師說「請慢用」。




大師一邊伸手撈酒杯,一邊問她,為何把酒斟過頭 ? 女服務生的回答令大師非常訝異,她說:「馬丁桑,我這麼做是為了表達我的感謝之意:提供超出你期待的服務。」

神秘的幾塊積木

接著大師反問我們,還記得最近一次獲得超出期待的服務,是什麼時候的事嗎 ? 或許在大賣場購物,或是在線上購買你喜歡商品,大師很肯定的說,當時的情況一定讓你難以忘懷。

大師描述他小時候是個樂高迷,所以樂高積木一盒接著一盒地蒐集。後來發現,每盒樂高積木裡總是會多出幾塊積木,而這些積木沒有列在配件清單裡。多年來大師默默蒐集這些神秘禮物,而且有趣的是,大師覺得這些積木比最後做好的成品更珍貴,它們成了大師的寶貝。

多年後,大師有個機會參觀樂高工廠,公司主管告訴大師,那些額外的小積木,是基於現實考量,而非製造驚喜。原因是為了成千上萬的家長,因為找不到掉落在地毯或家具下的積木,而前來求助。



大師一直是為珍寶的積木,雖然在瞬間失去價值,但大師發現,樂高在無意中,做到了「事先不過度承諾,履行承諾時超出期待」。

買洋芋片,還是買空氣

反觀現代社會,似乎遵循著相反的理念。我們經常遇到的是,事先承諾太多,履行承諾時低於期待。當我們在超市買的盒裝鮮蝦沙拉,當打開盒蓋,在生菜中找不到任何一尾鮮蝦,唯一得到的鮮蝦是印在外包裝盒上的那四隻;或是想想我們買的那一大包洋芋片,袋子裡裝的空氣,比洋芋片多更多。



大師繼續分享一個他的故事。幾年前大師入住芝加哥的半島酒店,大師問服務員能否借幾張音樂CD。這項服務是他們給入住常客提供的service,但芝加哥這家半島酒店才剛開幕,酒店人員很有禮貌的告訴我,他們尚未建置CD典藏。好吧,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但沒幾分鐘後,服務員打電話問大師,最喜歡的音樂是什麼? 大師回答說:阿姆(Eminem)、ABBA和披頭四(Beatles)。大師有點好奇,他們為何問這個問題,但當時正忙於工作,很快就忘了這回事。

大約20分鐘後,有人敲大師的房門。打開門,門口的禮賓服務員遞了一個小袋子給大師,裡面有三張CD。「這是我們送給你的小禮物。」禮賓服務員對大師說:「歡迎入住半島酒店。」

小驚喜,大感動

大師繼續講述,當他受邀演講或上電視時,經常提到這個小故事,因此,大師猜測全世界約有一千五百萬人聽過這個故事。半島酒店付出的成本是多少? 大約是22.5美元。



大師在半島酒店獲得的待遇一點也不尋常。因此讓我們仔細想想,每當我們聽到消費者讚賞某個品牌,幾乎都是因為這個品牌提供了超出他們期待的服務

小小的額外服務往往帶給我們備受禮遇的感覺,使我們感受到某家公司對我們的關心與體貼。說穿了,驚喜總是能打動我們的心。超出預期或期待的情況,總令我們難以忘懷。

台灣的小故事

接著我們在分組討論時,大家也陸陸續續提出在台灣遇到的禮遇小故事,例如:某品牌的線上家教英文,經常會給學員額外的小贈品或免費課程;賣土鳳梨酥的微熱山丘,只要到現場參觀旅遊的顧客,都贈送一塊好吃的鳳梨酥,並且有好喝的茶水提供給大家無限暢飲;某個品牌的電風扇進廠送修,送回的是升等級的電風扇;台中路邊賣飯糰的攤販,會請客人回車上等,避免被開單會被拖吊...等,你是否也有的感人的小故事呢? 也歡迎分享喔~



延伸閱讀:
大師--彼得杜拉克的絕妙五問

內容行銷平台的選擇,不可不慎 !


一般中小型企業在導入內容行銷時,令人驚訝地發現,大家都不重視網路平台的選擇。
「該利用什麼平台建構一個公司網站?」,這個問題將決定後續行銷操作的延展性與擴散性。

內容資訊要存放的位置,基本上有以下三種常見的選擇。

1. SNS社群網絡服務平台
2. Blog免費的部落格平台
3. Web Site公司自行建置網站平台

每個平台有不同的優勢,若要長期經營有必要慎選對自己有利的平台才是上策。
如果你正在考慮,現在開始為公司導入內容行銷,那麼由誰來執行內容行銷的工作,我覺得這是非常要緊的事,但無論最後由誰來操作,首先你必須選擇從一個平台開始使用,再一步步延伸至其他網路平台。

內容行銷平台

準備內容行銷時,可以先依據現有客戶的需求,持續性地提供相關內容。所以網路平台是否有提供CMS(內容管理系統)就成了必要的條件,有了CMS才可以進行寫作、編輯、出版且高效率地做好網路平台內容的管理。
一般公司經常選擇的內容行銷平台中有幾種類型。在本篇文章,依據三種常用的網路平台,各舉出一些優、缺點來比較說明。


一、免費部落格

痞客幫、Google的Bloger、FC2部落格…等這些免費的Blog,即使沒有任何程式相關經驗,也能輕鬆地開始使用。簡單的登入後就能立刻開始寫文章、貼圖,也可以相對容易地完成如網站般的設計與配置。這些Blog的圖文編輯能力都很足夠,且人性化的操作介面讓每個人都能很快上手。

免費Blog的內容行銷平台,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1.與系統有關的客製化能力,相對會比較低
系統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不是很高,其限制是由管理系統的單位,所提供服務的範圍為準。如果你想要使用的行銷工具或服務,是必須連接外部的套裝軟體或程式,例如:訪問分析和DMP(數據管理平台),就不一定可以順利的使用在免費的Blog上。此外,我們也注意到自己的域名是否可以設定指向。如果你擁有一個域名卻不能設定指向,雖然積累了內容,卻也無法執行有效的SEO(搜索引擎優化)措施。

2.無法控制的網路廣告,會降低品牌價值
另外,在一般情況下,寄宿在平台底下的Blog,會因為平台的策略操作必須從廣告獲得收入,導致你的Blog,在文章中會出現別人的廣告(有時甚至是你競爭對手的廣告),或是在邊欄出現別人的廣告,如此很可能會損害公司的品牌形象。

3.代為管理內容的平台,也會成為風險之一
此外,放在Blog上的內容是公司的重要資產之一,所以為你代管內容的平台,也成為公司的風險之一。
根據不同的服務平台,在管理方面的政策會不同,例如「 已經免費貼在Blog的內容是屬於我們的 」,這樣相關的聲明或服務條款,我們建議您事先進行確認。
如果你違反了服務條款,也潛藏著風險,如突然被停止或凍結帳戶。如果你使用的是無法建立自己的域名服務,當時向平台申請的帳戶若停止,所有已經累積的努力,也有可能會重新歸零。


二、SNS(社交網絡服務)

Facebook、微博、Instagram…等相關的SNS(社群網絡服務),也是一種內容行銷平台。SNS也是類似免費的Blog服務,很容易就上手,可以說這是SNS的優點。
另外,「社群網絡」是以自然聯繫(與你有過關係的人)為的目所生成,它的優點之一也是容易將內容有效傳播出去。但您將需要安排專門負責SNS的人員,用心規劃內容與整合公司資源,就可以建立一個能與讀者更密切聯繫的平台。

免費SNS的內容行銷平台,需要注意以下二點:

1.與系統有關的客製化能力,相對會比較低
與Blog同樣SNS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比較低,系統僅會開放少部分可以客製化的服務,這很難使官方社群網站,成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策略規劃的模樣。它可以透過使用有限的套裝工具,提供訪問分析和數據分析服務的管理,但它不容易使用自己設計的工具或程式來擴充功能與服務。

2.由於來訪數由平台端控制,難以推斷並預測結果
由於現階段的SNS經營者,廣告還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再加上,來訪的客戶到底是透過什麼管道而來? 以及客戶到訪時間、次數…等相關資訊很難前後串連起來,因為這些數據是掌控在平台業者身上。另外,SNS經營者如果決定退出市場不再經營,所有之前在這個平台上累積的內容與互動,都將歸零,也是一種必須考慮的風險。


三、自行建置網站

中小型企業可以選擇CMS(內容管理系統)如WordPress、Weebly、MovableType…等相關軟體與平台,去搭建一個適合自己的網站,目前已變得容易許多。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比較容易依據企業需求,去創建並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網站。為了建立和管理網站,只要先建構一個系統來整合,這樣大多數的需求都可以被滿足。
另外,有許多被稱為「插件」的套裝應用程式,可以很方便的應用在自己的網站上。特別是這些軟體與平台,不須手續費即可申請使用,插件的部分有的需付一些費用,但很多也都是免費。

使用CMS(內容管理系統)建構自己的內容行銷平台,需要注意以下二點:

1.須具備網站系統程式的必要知識與技能
自行架設的網站平台,若要保持操作和維護的順暢與即時,那麼公司內部一定要準備好具備系統知識的程式編寫人員。
如果是選用像WordPress、Weebly…等的系統套裝程式與服務,因為有一個方便的安裝程序,所以一開始會方便許多。但是,隨著公司策略的發展,會希望網站多負責一些業務的推進與執行,不論是公司形象網站的設計和配置,或是需要插入一些外部套件,藉以增加網站的功能,這時若公司內部有相關的技術支援,即可隨時在網站上作相對應的改變。

2.為了網站能運作順暢,須建立安全監測系統
網站開始運作後如果添加的插件出現故障,會立即影響網站的正常運行,不能將這樣的事看作難得一見,不常發生。網站系統在自動進行版本升級時,要特別注意插件部分是否吻合新版本,這時就須要有一個監測系統,可以提醒我們是否要同時修改或升級插件程式,以確保網站能順利運作。
總之,如果你想選擇自行建立網站平台的模式,你必須要有懂程式的工程師以及安全的監測系統,確保有解決系統、程式相關的能力。



想要有好的內容行銷,必須先選擇適合的平台 

將生產的好內容,發送給適合的用戶,並測量其成效,要做到以上所述需要一個好的網站平台才能做到,如此這般的長期經營網站,才可以提高成本效益。

以下列出三項條件,可作為企業選擇內容行銷平台的參考依據:

1. 網站平台是否很容易操作
2. 網站平台的修改和擴充是否夠彈性
3. 網站平台是否提供安全和可靠的機制,可以積累和管理內容,並成為公司的資產

內容網站和自己的媒體是不會一夕之間成長的,它需要時間的累積與用心去經營。此外,即使已擁有高度的自主權與可彈性擴充的平台,如果不能確保公司持續提撥行銷預算來操作(人事和外包費用),該網站也不可能獲致成功,甚至還可能成為企業的絆腳石。
站在長期經營的角度,讓我們選擇最適當的網路平台吧~


延伸閱讀:
大師--彼得杜拉克的絕妙五問

國際品牌大師馬丁。林斯壯讀後心得- 顧客,你真正的老闆



顧客,你真正的老闆

對我而言,每個月都很期待林斯壯先生,透過EMBA雜誌的大師專欄,帶給我在思想觀念上的撞擊,其中也總能給我不一樣的心靈視角與領悟。

林斯壯先生經常受雇於全球各地品牌,依據每個品牌希望切入的市場做顧客深入訪查的工作,試著從真正的消費者中找出具有情感的空間或元素。尤其第356期更是讓我有感。
這次大師與我們分享的體驗是:一個新的伏特加酒品牌,企圖要進入一個已經有3000多種牌子,涵蓋5000多種不同口味,全世界最競爭的伏特加市場-俄羅斯的故事。

一般我們對消費者調查的認知,不外乎是問券調查、市調電話、焦點團體訪談...等,可大師的作法很不同,是直接拜訪消費者的家,與他們相處,所以這次伏特加酒的任務,大師用兩個星期的時間,走訪不同城市中不同特質的年輕人,與他們一同吃飯、工作、追求異性,目的就是要盡可能體驗他們的真實生活,同時用相機、筆記隨時做紀錄,試著去了解西伯利亞青少年的一切。



你真的了解你的顧客嗎?

對於消費者,企業習慣的做法是看報告、追蹤統計數字、研究趨勢概況、花時間與許多焦點團體訪談,林斯壯大師說:「這些通通不算數,我指的是在消費者家中與他們相處,用心體會他們的生活。」

大師採用這種所謂人誌學的調查方式,重點不在訪談,而在傾聽與觀察研究對象,透過精心設計的問題,確認我們的觀察是否正確,並得出有意義的解釋。

大師並進一步舉實際例子說明,例如:正在哺乳的母親會快速瀏覽手機,看看有沒有新訊息,這個微小、一連串的動作與細節,無疑會令嬰兒食品製造商感興趣,因為這些母親正是他們鎖定的對象。另外,中國家庭喜歡用塑膠膜把遙控器包起來,這對於開發遙控器的廠商來說,也是一項需考慮的因素。或是還有三個俄國青少年在喝醉時,直言他們不喜歡伏特加的味道。

回到這次大師在西伯利亞任務的主題,與那三位青少年相處兩天後,大師說他開始了解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也明白是什麼因素會觸動他們的情緒,以及當他們選擇購買某個品牌的伏特加酒時,他們做出決定的過程,所以顯而易見的是,大師當然也更清楚知道,要如何與其他3000多個伏特加品牌,分出高下。



真正走進消費者的生活中!

大師進一步分享,多年來,已進行過數百次人誌學調查後,自己的直覺進步神速,變得越來越準確。當大師站在西伯利亞那間住著三位年輕人的公寓門外,要伸手敲門前,已經知道要特別留意那些細節,以及這些細節對雇主代表了什麼意義,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能力不會在一夕之間獲得,而是經年累月練出來的。

當我們越來越忙,我們也可能離自己的首要目標越來越遠,而那個目標就是,建立人們真正感興趣的品牌。最後,最重要的是,我們準備好走出象牙塔了嗎?


延伸閱讀:

大師--彼得杜拉克的絕妙五問

淺談自媒體效益



分享的力量

你,就是媒體,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其實當中蘊含很多深奧的內容,就舉例來說,在Facebook出來之前我們能在即時內獲得資訊的只有聊天室以及網路新聞或是像是PPT那一類的網路平台,但是Facebook出來了之後迅速竄紅,其原因不外乎是因為能及時流通各項訊息,同時結合了自己的網路平台,可以把自己想要表達的人事物在這平台上傳播,同時也結合了好友、粉絲系統,讓自己接受好友的人做互動,在當時可以說是前所未見的,其中的商業利益也是不可估算的,例如當一個人發送一則商業產品的推銷文,當發送者的朋友看到同時也喜換這項產品並且分享的話,一傳十,十傳百…依此類推。

這項產品很容易就會因此而大賣,最重要的是,過程完全免費,而現在大家都是低頭族,幾乎無時無刻都在滑手機、滑Facebook。


有料(梗)就會紅

自媒體已經是現在的趨勢,尤其是很多網路紅人幾乎都是由自媒體的方式竄紅,說明了自媒體的重要性,假設每個人的朋友平均有二百五十人,一則訊息會被五分之一的人看見並且分享或按讚,而那五分之一的五分之一的朋友也看見並且分享或是按讚,最後這一則訊息就會被無數的人看見,那假設是一位明星呢?其傳播的能力更是無遠弗屆。

PS.目前最新消息指出,由於使用FB的群眾擴大,為了每個人不被資訊給淹沒,FB內部做了政策上的調整,約只有5%左右(依重要性優先排序,彼此有分享、按讚、留言、打卡…)的朋友會收到朋友的分享,若想要擴大分享範圍,須以支付廣告費用的方式來完成,從30元起跳,不過比起傳統廣告媒體的費用,還是便宜很多。


最終還是內容

自媒體其實不難,難的是在如何想出有創意、夠吸引人的話題,但是同時必須注意自己的修辭用語,好的、正面的訊息比起不好、負面的訊息來的更討人喜歡,也必須要注意是否違法、涉及隱私或肖像權。


延伸閱讀:
大師--彼得杜拉克的絕妙五問


彼得杜拉克的絕妙五問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經針對領導人的類型,提出以下看法:「過去的領導人知道如何給答案,未來的領導人需要知道如何問問題。」

由於網路的發展至為普及,人人處於資訊爆炸與公開的時代,不再像過往,資訊取得是少數人的權利,但資訊這麼龐大豐富,也不可能一個人能吸收所有的資訊與知識,且人總是有自己的喜好、興趣或擅長之處,這麼一來時間久了自然會形成各種不同類型的專家(或稱專業人士),所以人只要透過組織相互合作,就會產生巨大力量,基本上領導人一定就是一位整合者。

透過行動教練鄭偉修老師的分享,得知彼得杜拉克做企業顧問時,一開始必問企業的五個問題:

一、我們的顧客是誰?

二、顧客在乎的是什麼?

三、我們的使命是什麼?

四、我們追求的結果是什麼?

五、我們的計劃是什麼?

大師不愧是大師,每一問都命中要害,每一問都必須按照順序問,具有結構性,而且,這些問題的答案不應該是由外人來告訴企業,答案一定就隱藏在企業裡,不,應該說透過問問題的方式,引導企業主管一步步的思考,想清楚,答案就再清楚明白不過了。只要這五個問題想清楚,剩下來要解決的只剩下How to do?(如何做到想要的)


當我在為我的客戶做網路行銷規劃與執行時,一開始經常碰到的狀況是:

「志宏,我就是要在網路上曝光,你只要大量幫我曝光就對了」
「志宏,搜尋引擎關鍵字都找不到我,要怎麼才能上首頁?」
「志宏,我希望你幫我在FB、團購網站、部落格、LINE...等等平台上都看得到我就對了」
...
大部分的業主,似乎都把網路行銷當作一貼特效藥、仙丹、具起死回生療效的神藥,其實企業能否存活,還是要回到基本面來看,到底你能提供什麼產品與服務,讓客戶願意買你的單。

當然還有更多客戶是不懂網路,甚至拒絕接觸網路,一昧地認為自己的生意模式不適用於網路,那些都是騙人的...

不可否認,網路確實擁有很大的能量、潛力與機會,但重點在於我們透過網路看見了什麼? 以及我們相信什麼?

總言之,一定要回到基本面,先問自己彼得杜拉克的絕妙五問,接著你就會擁有企業策略,有了企業策略,自然而然行銷策略就會跟著出現,有了行銷策略,才能整合出最佳網路行銷的工具與做法,這樣才是正道啊~


※歡迎留言:我要預約免費網路行銷診斷,或撥打專線:0928-271511